close
從小就對”家”有著奇幻似的幻想,總覺得它是唯一一個能讓人放膽做夢、做自己的地方,也是唯一一個能完全接納自己無邊遐想、嘗試與個人的所在。
也許是對如此空間的理想與嚮往,毅然決然學習起室內設計,然而進入職場時,卻輾轉接觸起平面設計、道具設計與空間布置。多走了一點路,無疑不是一種考驗與磨練,然而在設計的世界裡,卻相對的獲得了更開放的態度,沒有「非這樣不可」,每一種想法背後都能通往不一樣的無限可能。因此能不拘泥自己的設計喜好,不限制自己的設計風格,客觀的接納每一個想法,完成每一位業主的期待。
過去從事產品發表會會場布置工作,嘗試透過空間布置為品牌及產品述說其故事與特色,予以每一位入場來賓能隨即感受其魅力。這概念,對我而言,同樣適用於”家”的設計。如同服裝設計師們總愛說:You are what you wear.。在滿足居住機能的同時,透過設計表達出屋主的個性與生活況味,”家”在不知不覺中也透露了居住者的人生故事。因此,我更願意去聆聽、感受並了解屋主的想法與需要,而不做個人式的武斷建議。我期許自己做一位”協助完成屋主對家渴望與夢想”的協助角色。
這是我唯一收藏的一張海報。作為一位設計師其箇中滋味是無法向人說盡的,總是在理想熱情與自我懷疑間擺盪。很喜歡妹島和世說過的一句話:「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不要放棄,要有可持續20年不斷去做的覺悟。」如果可以持續20年,那麼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有價值的。我知道,我會的!
全站熱搜